1997年6月15日,省委常委擴大會議明確提出了“力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使濟南的城市面貌有一個較大改觀,綜合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明顯提高”的要求,并就泉城廣場等六個重點項目做出了安排,這在我市城建史上還是第一次,為濟南的城市建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以泉城廣場建設為代表的一大批省、市重點工程建設,勾畫出我市跨世紀發展的宏偉藍圖,引起了全市乃至全省人民的關注。
泉城廣場是山東省會濟南的中心廣場。泉城廣場東起南門大街,西至趵突泉南路,南臨濼源大街,北依環城公園,東西長780米,南北寬230米,占地面積約250畝。廣場位于市中心繁華地帶,處于“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這條著名的特色旅游區中心。廣場的北部是以芙蓉街為代表的古建筑民居老城區,南部是濼源大街為代表的金融區,西部緊靠趵突泉公園,東部的解放閣記載著濟南的滄桑和獲得新生的經過。多次輕車簡從到廣場工地考查的省委書記吳官正一語中的:“在城市中心地帶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廣場,把濟南的幾個特色區域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既為城市的未來發展確定了格局,拉動了廣場周邊市區的快速發展,又為市民提供了一體閑娛樂、陶冶情操的自由空間?!闭麄€泉城廣場自西往東由趵突泉廣場、南北名士林、泉標廣場、頤天園和童樂園、下沉廣場、歷史文化廣場、濱河廣場、荷花音樂噴泉、文化長廊、四季花園、科技文化中心等十余部分組成。其中7萬余平方米的硬鋪裝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休閑空間;近10萬多平方米的綠地則在市中心地帶向市民奉獻了一個四季常青的城市花園;文化長廊和改建的科技館,在向市民提供娛樂、休閑的同時,更可從中體會齊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領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深刻內涵。廣場東部是以荷花為造型的音樂噴泉,以40種不同造型的交叉變換向人們展示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而矗立在廣場中心位置38米高的主體雕塑《泉》,似三股清泉自“城”中磅礴而出,內涵豐富而直沖云天的挺拔造型,象征著泉城奔向更為輝煌燦爛的未來。
泉城廣場工程自98年7月份開工建設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及全市人民的關心支持下,經過3000多名建設者440余天的艱苦奮戰,工程于99年9月25日全面竣工,國慶五十周年之際向市民開放。泉城廣場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全市人民生活和濟南城建史上的大喜事,泉城廣場現在已成為濟南乃至我省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該項目99年獲得國家建筑工程最高獎“魯班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國際藝術廣場”。